项目经历

近半年来跟进了 30 多个项目,其中 Plug&PlayTuya Galaxy(Mesh 动态网关) 均获得了公司如风奖。以下表格列出了几个较典型的项目

项目名核心功能项目价值非本职工作外的内容
Plug&Play1. 提高用户首次配网流畅度,实现一键配网 2. 解决 Zigbee 的安全问题 3. 无网环境实现蓝牙快速控制1. 输出 Wi-Fi+Ble 、Zigbee+Ble 协议 2. 实际应用的整体配网成功率预计能够提升到 80% 以上,高出行业水平 20% 以上 3. 简化用户配网体验,向着即插即用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1. 项目的发起人之一,承担了整个流程的设计、产品定义和项目跟进工作
Tuya Galaxy(Mesh 动态网关)1. 网关选举 2. 设备 OTA 3. 群组和场景联动1. 输出 Tuya Galaxy 协议 2. 依托涂鸦设备生态,贯穿行业内的电工、照明、传感、家电等领域,品类更加丰富,设备联动更强大反推硬件开发实现了动态网关类设备作为子节点的 OTA 功能(原因:硬件产品对动态网关类设备的功能定义中有一条是:该类设备作为子节点时不支持 OTA,这也就意味着该类设备的 OTA 是有隐藏条件的。如果设备就这样出去,不仅用户使用起来不友好,还会让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失去信心。)
设备分享专项1. 实现多渠道(微信、QQ、LINE、Twitter、WhatsApp 等)分享,并实现从第三方应用一键直达涂鸦系 App 2. OEM 客户无需手动配置就可以使用所有的分享渠道 3. 游客可以通过接受分享的方式来操作设备 4. 分享者可以设置被分享者的使用时间1. 分享作为 App 的基础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线的分享需求 2. 简化分享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3. 应用间跳转的配置项由手动到自动化的优化,提高了生成 OEM App 的时间,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及出错风险推动了配置自动化的改进(原因:本次需求之前每一个使用应用间跳转的 OEM App,都是由对应的项目经理在专门的后台手动添加的跳转配置项,而且会出现同一个 App 会有两个配置项的情况,维护难度很大且易出错。)
设备体系数据及推送数据的建立1. 设备体系数据收集及报表可视化 2. 推送渠道的数据收集及报表可视化1. 统计设备功能的使用数据,分析用户偏好,辅助产品优化 2. 统计不同渠道的到达率和点击率,提高消息触达与数据产品配合一起建立标准的数据埋点规范和协作流程
设备权限1. 用户使用设备时区分用户身份 2. 条件改变时,设备的使用受限 3. 网关和子设备支持分享1. 解决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2. 满足公寓、施工、安防等 saas 线对子设备分享的强需求推动建立 OTA 版本及 OEM App 版本的关联关系(原因:目前 OTA 版本和 App 版本是完全独立的,这会带来如下问题,低版本的 App 无法使用 OTA 后的设备,如果 OEM 客户发布了某个 OTA 而没有发布对应的 App 版本,那么 OTA 后的设备在低版本的 App 上就变成了砖,无法被使用
物联网卡流量充值1. App 增加物联网卡流量充值功能 2. 建立 C 端流量卡管理后台 3. 开通流量充值的增值服务1. 增加 App 营收,上线后预计会有 20万/月的固定收入 2. 助力业务方实现体系化的从 B 到 C 的卡管理平台和增值服务对接增值服务

自我总结

2020 年负责配网和协议导入,在此期间推动了蓝牙批量配网、建立了配网数据中心和配网后台、扩增了 HomeKit-Wi-Fi、HomeKit-gateway、Cat.1 等协议、增加了闪电配网、设备备用网络等功能、优化了配网流程、提高用户配网体验。整个过程中,不管是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产品体验、压力承担等能力上,我均有很大的提升,并在 Q4 季度主动发起了 Plug&Play 项目。2021 年后,我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内容,并坚信能把负责的模块做好,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个人成长

  • 摆脱技术思维,以用户体验为主
    • 比如 Mesh 动态网关的 OTA 功能,虽然硬件产品和开发已经明确了不支持该类设备作为子节点时的 OTA,但是考虑到用户体验,虽然多花了 1 周多的时间,还是推动了该功能的实现
  • 对极简体验的追求
    • 设备分享之前家庭分享已经做过优化,体验之后,发现通过邀请码的形式让被邀请者再进入特定的页面手动加入家庭的步骤太过繁琐,而且由于入口太隐蔽又降低了家庭分享的转化率。向着极简体验的方向,设备分享实现了应用间跳转一键接受分享的设备的功能
  • 需求筛选能力的提升
    • 经过和客户的交谈,发现绝大部分提需求的客户,总爱表述应该怎么做,而忽略了在推广/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了这样一种现状后,慢慢的学会了以“实现用户正确的需求”为原则,对于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严格的分析、甄别
  • 数据思维的建立
    • 数据虽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确可以辅助决策。体验完兼容模式的配网流程后,一直觉着连接设备热点页面有问题,但又不能准确指出到底是哪的问题,配网数据建立后通过对该页面停留时长的分析,最终定位到了该页面的设计问题,并进行了优化处理
  • 除此之外,对公司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团队协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职责变更

Q2 季度,负责的内容变更后,承担了更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设备管理
    • 对接 12 条业务线的业务需求
    • 基础功能(OTA、设备分享、群组、快捷操作等)的迭代优化
  • 家庭管理
    • 家庭的增删改
    • 成员的增删改
    • 家庭里设备的增删改
  • 消息管理
    • 消息中心(告警、家庭、通知)
    • 消息推送
    • 邮件、短信、电话服务
  • 权限系统
    • 不同成员使用设备的权限
    • 不同成员使用 App 的权限
  • 全局能力
    • 六大刚需产品的功能包装,使 OEM App 更垂直化
    • App 的体验优化,如:暗黑模式、TAB 可配置 RN 模块等